top of page
搜尋

第三章 学习力,穿透信息迷雾



自己搜寻治疗方案,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可就难了,首先是要克服那种糟糕的心情,一般人是很难在糟糕的心情中把自己的智商和潜能全面发挥出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心态,无论是对糖尿病本身还是寻找糖尿病的治疗方案,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初确诊的时候,紧张、沮丧和绝望一如两年前失业时候的心理状态,并且也有很短的时间,很想愤怒地质问,我究竟是做了什么错事,才应该遭逢这么多惨痛的境遇,但是回到寓所喘息了一会,再到办公室转了一圈,环顾这两年创业得到的恩赐,为生活带来的变化,我竟然比较快地平静了下来。


时间和事件对人的改变,通常润物细无声,绝大多数人一生都会经过很多心态变化和价值观变化,当时自己并不知道,要很久以后才会察觉,当然也有可能甚至一生都不会反省,不会知道。就我自己来说,如果不是突然遭遇糖尿病,我也不会知道,经过两年从低谷到回升的洗礼,我的心理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我甚至开始安慰自己,2012年你本来已经走投无路了,上天给了你两年证明自己,而且你也做得不错,看看周围的芸芸众生,你得到了很多,为什么要抱怨呢?全球几亿人都是你的病友,可是他们却未必曾经有过上顶尖大学的荣耀,没有过从东方横跨大洋到西方的生活经历,未必有过事业反败为胜的光芒,他们的人生境遇,很多也许从始至终只有平淡无奇。


他们甚至在确诊糖尿病后,根本没有能力承担三年、五年,甚至一年的医疗费用,如果你不是受到命运的选择,走上了创业这条路,又机缘巧合,发展比较顺利的话,你也一样会觉得医疗费用如同雪上加斤。其实全世界大多数人还生活中贫困当中,能在一个发达国家收入中上而且衣食无忧,已经应该知足了,谁又不生病呢?


不过也不是要你认命,你要平静下来,既然两年前命运的谷底没有能够将你埋没,也许现在你也还会有机会,要平静,要平静。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我竟然心平气和起来。


从医院回来之后,我开始规规矩矩地按照医嘱服用二甲双胍,每天三次,每次一片,餐前服用,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甚至我能和他们开玩笑说,这种灰黄色的小药片,其实很像毒品,你必须吃它,不是因为你喜欢,而是因为你依赖它,并且和毒品一样,在它帮不了你的时候,你也差不多就完了,这是早晚的事情。说完这话,我若无其事地把它吞进肚子里,当然,这种药有些副作用,胃里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当年被称为学霸的我,如今还剩下多少学习力呢?其实名校毕业,并不能保证你什么都懂,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继续研究而且要实事求是,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学习力。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关于糖尿病治疗的信息并加以分析,但是根本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够逆转取胜,重回健康。当时更像是接近于下意识的动作,那种感觉,就像在外面丢了东西,却在家里不停地翻找一样,自己也不知道能找到什么灵丹妙药、民间偏方。


糖尿病作为一种人类已经清晰地确认病理超过100年的慢性病,各方面专家和学者鼎力钻研,而目前的治疗方案,医生已经讲过了,就是那样,无非是各种形式的二甲双胍加胰岛素注射。加拿大在糖尿病治疗史上有着举世公认的地位,今年是发现胰岛素100周年,就是在1921年由加拿大的班廷和贝斯特首先发现。

1922年,胰岛素开始用于临床,曾经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挽救。1923年,班廷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至于普遍应用的降糖口服药二甲双胍(metformin),也是在1922年被发现,到了1950年代,才由法国的斯特恩开启了临床研究,1995年才开始在美国得以使用。相对于胰岛素,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晚了好几十年。


于是,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靠这两大神药及其变种,而且医学界都相信要用一辈子。我不过是一个工科出身的人,怎么能够期望突破医学的世纪魔咒,挑战自己的命运呢?网上关于糖尿病的信息真是太多了,用谷歌和百度搜索糖尿病,都会跳出几十亿个搜索结果!


我怀疑这是因为结果太多,做了封顶,实际可能超过这个数字,但这些信息归结起来,又无非就是病理和似乎已经完全成熟的治疗方案这么两种东西。再有的就是各种竞价推广以盈利割韭菜为目的的各种神奇疗法、营养保健品之类的吧。没有锐利的学习力,是断难突破这样的信息烟海与迷雾的。


简单地说,糖尿病是我们身体中的血糖调节失控了。人体的血糖水平主要受体内激素的调节,胰腺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胰岛是由分散在胰腺中的不规则细胞群。胰岛能够产生两种血糖的主要调控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两者一升血糖一降血糖,维持我们身体血糖水平的动态平衡。


而糖尿病就是胰岛素生产——运输——利用的链条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出现断裂,无法为身体血糖提供正常调节,以致糖分大量堆积,身体器官如肾、足、眼睛等等如同浸泡在浑浊的糖水里,腐蚀、衰败产生病变,直至最后无可救药。


医学上将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全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病因受遗传因素影响,患者先天的免疫缺陷,导致胰岛容易感染病毒从而被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破坏;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比较模糊,流行病学研究解释说,除了遗传因素外,肥胖、高热量饮食、缺乏锻炼等环境或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增加Ⅱ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至于治疗方案,正如前面所说的,也是主流医生们开出的药方,无非是磺脲类药物或者是双胍类降糖药物等进行早期干预;后期只能通过体外直接注射胰岛素维持。


一次一次搜到这样的信息,感觉自己仿佛被困在千篇一律的知识囚笼之中,要不就是各种铺天盖地而又缺乏科学证据的“灵丹妙药”和降糖“绝招”。时至今日,我完全能够理解很多糖友为什么要么盲从错误的传统权威,要么拒绝相信一切新的资讯。毕竟大绝多数人不但没有专业背景,也缺乏学习和分析的能力,只能选择相信源自于西方的常规疗法的打针吃药,或者因为误信各种忽悠而上当受骗,以至病情越来越严重而伤心失望。其实降糖的方法并不难发现,难的是获得接受和信任。


在这样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漂流的同时,和很多人一样,作为华夏文明的后裔,在面临疾病无可奈何的时候,我首先自然而然想起了中医,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有太多的传说甚至信仰,某人得了不治之症,在等死的时候,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个神奇的偏方,然后一举药到病除,那么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幸运,能够获得这样的偏方呢?


可惜我的中医毫无基础,也许的确有出神入化的中医大师存在,也许他们能开出神奇的药方,能让人药到病除。只是我无法望其项背,中医的语言对于我这个门外汉而言,比如说扶正祛邪、固本培元,这些术语比一门外语还要难懂。我依然很尊重中医,也认可中医疗法对付新冠病毒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刚过去的这个鼠年,我还帮助散发了湖北劲牌持正堂捐赠的预防新冠的中成药,是经过我高中同学、现湖北某市中医院院长联系的。现在加拿大的疫情越演越烈,在官方佛性抗疫的政策下,唯有自求多福,我还专门购买和服用了连花清瘟胶囊。


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以普通人非常有限的医疗知识,在短短的时间内是无法掌握浩如烟海的中医理论和药方,为治疗糖尿病找到一条捷径。我只是相信,某些非主流替代疗法可能是有帮助的,可以从中草药出发,或者说所谓的herbal medicine。而第一个进入我眼帘的,就是巴西蜂胶。


以我从事翻译工作锻炼出来的网上检索能力,我找到了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网站上的论文,以实验结果证明,巴西蜂胶是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的。巴西地处南美亚马逊流域,是世界上最原始而天然的特殊野生环境,当地生物产生的天然抗生物质——类黄酮素,含量远超过温、寒带植物,这也是巴西蜂胶精华所在。我决定试一试。


我记得当时一次买了三个月的用量,然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的时间里,每日三餐的餐前滴20滴到一小杯温开水里服用。这种天然产品在加拿大属于营养添加剂,完全是要自费的。加拿大说起来很为自己的全民免费医疗自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费用全免。医生看病、检查、住院、住院期间的医药甚至餐食都是免费的。但是非处方药以及处方药的一部分,都是要自费的。如果雇主给员工购买了额外的医疗保险,还能够再报销一部分药费,自己只需要负担20%到30%左右。但是归属于营养添加剂的中草药等等都是要完全自费的。


巴西蜂胶在加拿大的销售价格并不便宜,网站上单价相当于300人民币左右,一个疗程三个月需要10支左右,为了自己的健康,我是不在乎这点钱的。如果为了省钱省时间而忽略自己的健康和医疗需求,我觉得是本末倒置。有的人自作聪明,为了避免当所谓冤大头,结果是在健康问题上承担了自己不可承担的风险。


比如最近有一位房地产商人,对自己的健康忽视的很,20多年没有体检。到医院体检一次,医生发现他的心脏有严重的问题,需要马上住院治疗。他却自认什么都懂,当场拒绝了。医生非常明白病情迫在眉睫,要他签字确认自己不要住院,他不但签了,还特别作的发了个微信朋友圈,说自己厦门大学毕业,女儿还小,妻子还年轻,老天都不会收。结果一到家,就病情发作死掉了。这个最近发生的故事,像极了扁鹊见蔡桓公的现代版。我实在有点莫名其妙,你在名牌大学也不是学医的呀?为什么这么盲目自信?


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都没有生命重要,这位老兄实在是太过武断了,枉送了自己的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虽然获得正确的资讯也许并不容易,我还是真诚的希望每一位糖友,要多花一些时间寻找,并且对有科学验证的疗法舍得投入一定的金钱,只要能够恢复健康,比什么都值得。


当然,指望依靠巴西蜂胶就一劳永逸,那样也未必太简单了。除了中文,我也还算比较擅长英文检索。在巴西蜂胶之后,我很快找到了一位高人,他仅仅用饮食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糖尿病和高血压!而且这个人和我同在温哥华,就在我的另外一个母校卑诗大学(UBC)的医学院任职!这个给我带来最大希望的人,让我受益一直到今天的人,就是杰伊•沃特曼医学博士(Dr. Jay Wortman)。有意思的是,尽管看过无数遍他的网上文章,我时至今日都还没有受到过他的耳提面命,甚至都还没有见过他!


我首先找到的,是他个人的博客,专门为分享低碳高脂饮食逆转糖尿病而写的my big fat diet,就是我的高脂肪饮食的意思。针对染上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现代病的原住民,他还做了为期一年试验,有60人三餐都用肉,海鲜和非淀粉蔬菜(例如花椰菜)的传统饮食,这也就是低碳水饮食,结果显著缓解了病情,有人甚至还摆脱了打针吃药。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CBC还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但是蹊跷的是,相关视频后来被CBC以莫名的理由下架,再也看不到了,这个原因以后再做探究。


杰伊•沃特曼博士在UBC讲授临床医学课程,本身也是仍然在执业的临床医生。在这两个职业之外,他还是受加拿大卫生部委托专门负责给原住民提供医疗保健的专业人士。作为医学博士的他,当初却也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Ⅱ型糖尿病患者,2002年他52岁的时候,体重超重,确诊了糖尿病并伴有高血压。但是在我在网上找到他的信息的时候,也就是在2014年夏天,他反而比十年前更加健壮,在他的博客上,你能看到他在高山上滑雪的照片。


杰伊•沃特曼博士之外,当时我后来了解到,还有一位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拥有一家诊所的Jason Fung,有些人称他冯医生,也有人称他方医生。在介绍他的信息中,开始他也是用所谓主流医学的治疗方案,就是二甲双胍加胰岛素等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他的病人治疗后变得越来越胖、病的越来越重,用药量也越来越多。


他意识到,用药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治病,传统的治疗是错误的。


他开始质疑传统医学的疗法,最根本的原因是,医生们接受了错误的饮食教育,同时也向患者提供的错误的饮食建议,由此开始,他总结了自己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到我知道他的时候,他已经成功逆转了上万名Ⅱ型糖尿病患者。


这两位推荐的方法,共同点都是高脂肪低碳水饮食,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饮食重点不是戒除脂肪,而是要尽量减少或者避免碳水化合物,反而要增加脂肪的比例作为主要热量来源,这就是低碳高脂饮食的概念,一般简称为低碳饮食或者低碳水饮食,而极低碳水比例的饮食则被称之为生酮饮食


人类的食物中热量的主要来源只有三种: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米面糖)、蛋白质和脂肪。其中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之后就变成葡萄糖,对血糖的上升贡献最大。蛋白质也可以变成葡萄糖但是所需时间比较长;而脂肪对血糖的影响是很小的。低碳饮食,就是要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来避免血糖的升高,简单的说,就是要回避米面糖以及淀粉含量多的块茎类蔬菜如土豆、红薯和藕等,可以吃肉、蛋、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等。


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同时必须提高脂肪的摄取量,否则我们身体所需的热量就不够了。所以低碳饮食也可以称之为低碳高脂饮食。低碳饮食的效果,在美国已经有长达两年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是由美国维塔健康公司(Virta Health)进行的,试验的相关论文发表在了糖尿病治疗的正式专业期刊上。该公司的创立者和CEO萨米·印金宁(Sami Inkinen),也是受益于低碳饮食的糖尿病患者,并且是在美国硅谷的成功创业者,他上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出售价格高达37亿美元,所以他很容易就获得了投资来推进低碳饮食在治疗糖尿病上的应用,在2015年创立了该公司。


但是在2014年那个夏天,我所了解到的,只有杰伊•沃特曼博士在网上分享的文章和有关报道。我相信他作为一个临床医生的科学发现,就果断地开始了自己的高脂低碳饮食之路。在食物的成分上,戒掉了米面糖,戒掉了主食。实话说,当时我对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应该怎样,各种食品组合应该怎样,长期下来会有什么影响,并不是特别清楚。我就是模仿沃特曼博士的食谱,回避主食,但还会吃用微波炉加热的玉米。每餐餐前,都是服用巴西蜂胶。


意想不到的的是,我的血糖读数(糖化血红蛋白)如同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般,每次验血,都有大幅的下降!


2014年6月02日:10.4

7月11日:8.6!

10月07日:5.8!!

2015年1月17日复查:5.7!!!


血糖很快就从高位降低到正常水平,而且还稳定在健康状态!下面是我当时的血糖走势:




我很高兴,我的家庭医生也大为激动,甚至称我为英雄。但我在当时其实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件事的意义.于我而言,最初接触低碳饮食,就像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抓住一块浮木,能够做的,就是先跟着漂一段时间,并在间隙仰起头来,尽量向远方窥视。一时虽然为可以呼吸而高兴,但是我的结果是不是算是逆转了糖尿病?低碳饮食可能会有什么长期影响?我能不能恢复普通饮食?能不能停止药物治疗?我还没有多深的理解,需要后续更多的学习研究。

1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